原文:
“恭近于礼,远耻辱也。”礼貌的当中要恭敬。所谓恭,就是内心对事情的庄重认真,并不是看见人敬礼就是恭;虽然不敬礼,当朋友有困难的时候,那种无限关心的神态,不说出来就知道。所以人恭敬不恭敬,表面态度虽然重要,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事。因此恭敬就是礼。人与人为什么要恭敬?“远耻辱也”,免得招来无谓的耻辱。“因不失其亲,亦可宗也。”因就是动机,中国文化:亲亲、仁民、爱物。“因不失其亲”,意思是人绝对无私是做不到的(这个问题,将来会讨论到,中国文化中两个观念是由道家出来的,一个是大公无私,一个是绝对自私,两种极端思想,对我们而言都做不到的。而儒家则主张有限的自私)。举个例子,如果大家没有衣服穿,我弄到了一件,先给我的父亲穿,父亲穿了给我穿,等自己多一件时,再给别人穿。助人的心行,由近而远,渐渐扩及他人。“亦可宗”,像这个样子,也可以宗仰。
————《论语别裁》
师父吉祥,师兄们吉祥。
南公讲到外表上的礼貌要有发自内心的恭敬,免得招来无谓的耻辱。
我不明白恭敬跟远耻辱之间的关系,求您解惑。
还有一事求教您,师兄们热心回复我发布的问题,可是我看了之后不知道该怎么接茬儿。师父,请问我该咋整?
大大方方 爱上爱的表象
迂迂回回 迷上梦的孟浪
越慌越想越慌……
后面儿啥来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