询问一下打坐的一些事情?

文章封面
我第一次接触打坐是在龙泉寺做义工时,当时有一个基础的讲座,慢慢的对打坐也产生了一些兴趣,只是一直没有老师教授。
现在的情况是,我感觉打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,每当我身体燥热的时候,我只要打坐几分钟,就能安静下来,而且燥热感全部消失,坐完很安静很沉稳的感觉。
我在打坐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的,想请教一下前辈们。
第一,我打坐时用丹田呼吸感觉很费力,我几乎无法用小腹吸气吐气,我目前的状态就只能吸一点点呼一点点。我该怎么办?
第二,因为第一点的难过,我发现我如果不在乎呼吸的话,也能静下来,并且会更舒服,有的时候会感觉自己身体不存在了,只是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呼吸的。这样做对不对?
呼吸分两种: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。
  • 胸式呼吸是肺脏的横向扩张引起胸腔扩张。呼吸的过程中腹部基本不动。
  • 腹式呼吸是肺脏的纵向扩张。挤压膈肌,然后把腹腔的内脏向外挤压。所以吸气的时候是鼓肚子的。
基本上,未婚男性多是腹式呼吸,婚后的男性及成年女性多是胸式呼吸。这和女性本身的特点以及婚后的气脉变化有关。这里不赘述。

胸式呼吸只能交换肺脏里75%到80%的气体,换言之,长期胸式呼吸的人,肺脏里有一部分气体是从来出不去的,有点像一个死水塘。最后肺脏出问题就有这个因素。

而腹式呼吸是肺脏内气体的完全交换。所以无论是佛法的数息,还是密宗的宝瓶气,还是道教的吐纳,还是外道的气功,都是基于这个呼吸方式。。

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。关注呼吸,把呼吸的问题解决了,就解决了生命的问题。

所以,修行佛法、修道,学会用肚子呼吸是必要的。
很多人说自己修炼了多久多久,但一看肩膀就知道白做错了几十年的功夫,令人慨叹和惋惜。


现在,
第一,“我打坐时用丹田呼吸感觉很费力,我几乎无法用小腹吸气吐气,我目前的状态就只能吸一点点呼一点点。我该怎么办?”
常人的呼吸习惯,是胸腔用力然后把肺脏拉开,然后配合用鼻子把气吸进来的方式。又费力又不讨好。要修正只有一个办法,慢慢练习,慢慢改。这很难,这是和自己生理本能的习惯做对抗。但是只要战胜过来,起码多活20年。

打坐时候,我们的呼吸按照粗重分成三个级别:
第一个级别是风,我们常人的呼吸都是风,呼呼的。
第二个级别是气,开始绵长,柔软。
第三个级别是息。观察刚生下来的小婴儿,他们的呼吸就是息。肚子一鼓一鼓的,呼吸又长又软。
打坐时的呼吸如果不到“息”,都无法入定。所以,先从降伏自己粗笨的呼吸开始下手。

  • 观察常人的呼吸,都是胸腔用力,鼻子用力,两个配合。一个负责扩张,一个负责吸进来。
  • 而符合标准修行的呼吸,是胸腔和鼻子都不用力,用腹肌呼吸。轻轻的松弛腹肌,气体自然从鼻子里进来。鼻子千万不要用力,就让气这么自然的随着肚子一“松”而进来。久而久之,会发现呼吸慢慢变细,变长,然后感觉到吸进来的气顺着中脉直接到海底轮,也就是所谓的丹田。丹田就在脐轮和海底轮之间,然后感觉从鼻子开始直到丹田进来的来的空气是清凉的,能到这一步,恭喜,这是加行位的暖相。

其中主要的,千万不要鼻尖用力,也不要眉心用力,更不要胸腔用力,否则会高血压。一定不用任何地方用力。说起来简单,其实就这么三个字“不用力”我看到很多人20年也修不到。

这需要实际的功夫和长久的练习。其中不乏有些人说这儿麻了那儿跳了,这里暖了那里冷了。说是气脉通了,开悟了。其实,都是中邪入魔了。一看手心就知道呼吸都不对,开悟可能只是开误了……

第二,“因为第一点的难过,我发现我如果不在乎呼吸的话,也能静下来,并且会更舒服,有的时候会感觉自己身体不存在了,只是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呼吸的。这样做对不对?”
不通过呼吸所得到的静,其实是自己的意识去意识到自己在静,这其实并不静,往往这种情况更容易落入昏沉和掉举。您所谓的身体不存在,其实远不到轻安。这种情况就我所见到的来讲,目前都是散乱,散乱到了连自己的身体都不关注,散乱到别的地方去。但是妄想又太细密,散乱的意识又没法捕捉,就变成了该关注的忘了去关注,不该关注的又关注不到。最后好像一片空灵,其实是极细密的散乱和掉举,以及随之而后可能产生的细微的昏沉。这都很危险……

有人会说,那我不修呼吸法门,我修耳根圆通,我不从关注呼吸上入定。其实,虽然入定的方法千差万别,但是达到的入定状态是相同的。换言之,入了定,修呼吸法门的,耳根也圆通;修耳根圆通法门的,呼吸也得止息。这是相通的。

所以,不管修什么法门,只要修对了,那一切都是对的;如果修错了,就所有的都错了……

希望可以帮到您。有啥问题欢迎继续指教。